五味子会引起皮肤瘙痒(五味子会引起皮肤过敏吗)

2023-05-21 17:39 • 阅读 109
大家好,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五味子会引起皮肤瘙痒的相关知识,通过是也会对五味子会引起皮肤过敏吗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,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,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!外阴瘙痒症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疾病别名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

大家好,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五味子会引起皮肤瘙痒的相关知识,通过是也会对五味子会引起皮肤过敏吗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,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,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!

外阴瘙痒症简介

目录

1 拼音

2 疾病别名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6 疾病描述 7 症状体征 8 疾病病因 9 病理生理 10 诊断检查 11 鉴别诊断 12 治疗方案 13 并发症 14 预后及预防 15 流行病学 16 特别提示 附:

1 外阴瘙痒症相关药物

1 拼音

wài yīn sào yǎng zhèng

2 疾病别名

外阴瘙痒病,外阴干皱,外阴瘙痒

3 疾病代码

ICD:I29.2

4 疾病分类

妇产科

5 疾病概述

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,为许多皮肤病所共有,而非一种特异性的疾病。但也可发生于外阴完全正常者。此病常见。

全身性瘙痒病多见于成人,常自某一部位开始,然后逐渐扩展至身体之大部或全身。瘙痒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时称为局限性瘙痒病,也有同时数处发病的,以 *** 、阴囊、女阴等部位最为多见。此外也可见于头部、小腿、掌跖以及外耳道等部位。

6 疾病描述

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,为许多皮肤病所共有,而非一种特异性的疾病。但也可发生于外阴完全正常者。如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的原发性损害时则称为瘙痒病。瘙痒病一词仅限于皮肤有痒感而无原发性皮损。中医称之为“痒风”,本症一般分为限局性、全身性两大类。当瘙痒严重时,患者多坐卧不安,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。

7 症状体征

全身性瘙痒病多见于成人,常自某一部位开始,然后逐渐扩展至身体之大部或全身。瘙痒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时称为局限性瘙痒病,也有同时数处发病的,以 *** 、阴囊、女阴等部位最为多见。此外也可见于头部、小腿、掌跖以及外耳道等部位。本节主要介绍女阴及周围的瘙痒病。

1.女阴瘙痒病 女阴瘙痒病大多为绝经期前后的妇女,可能与内分泌失调、性激素水平低下及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,患者常伴有多汗、情绪不稳定以及失眠等症状。瘙痒部位主要在大 *** 和小 *** ,但 *** 、 *** 及 *** 黏膜亦常有瘙痒感,严重时可以累及 *** 周围及会阴区。饮酒、情绪变化、被褥温度高、搔抓摩擦、甚至某些暗示等可能促使瘙痒发作或加重。痒感程度因人而异可轻可重,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。瘙痒呈阵发性,夜间为重,瘙痒剧烈的可难以忍受,使病人坐卧不安。由于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,可以出现头晕、精神忧郁及食欲不振等神经衰弱的症状。因不断搔抓,出现条状抓痕、血痂、丘疹、湿疹样变、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。 *** 部皮肤常浸润及肥厚, *** 及 *** 黏膜可出现红肿及糜烂。局部因搔抓溃破可继发感染。不同病因引起的瘙痒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。念珠菌性女阴 *** 炎引起的女阴瘙痒可见白色豆腐渣状白带,分泌物镜检或培养有念珠菌生长。滴虫性 *** 炎引起的女阴瘙痒,白带较多,呈泡沫状,可以找到 *** 毛滴虫。淋球菌引起的瘙痒一般有较多脓性白带。老年妇女外阴皮肤的萎缩也可引起女阴瘙痒。由于接触避孕药具、橡胶月经带、糖尿病等引起的女阴瘙痒也不少见。但也有些顽固性的女阴瘙痒(包括未婚女青年),目前的检查手段找不到原因。

2. *** 瘙痒病 一般中年男性多发,但女性亦可发病,患蛲虫病的儿童亦可患之。瘙痒通常仅局限于 *** 及其周围的皮肤,亦可蔓延至会阴、女阴或阴囊的皮肤。由蛲虫感染引起的 *** 瘙痒多见于儿童,往往在夜间加重,可以发现蛲虫或虫卵(夜间阳性率高)。成人的 *** 瘙痒往往由痔疮、肛裂等引起。也有不少病人找不到原因,而 *** 瘙痒的症状很严重。因经常搔抓, *** 皱襞可出现肥厚、辐射状皲裂、浸润、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等继发性损害。

一般来说,如果瘙痒的位置局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不大,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女阴瘙痒可能与宫颈癌相关;肛周瘙痒与大肠癌相关。

8 疾病病因

1.局部原因

(1)特殊感染:外阴 *** 白色念珠菌 *** 炎和滴虫 *** 炎是引起外阴瘙痒最常见的原因。阴虱、疥疮也可导致瘙痒。蛲虫病引起的 *** *** 周围及外阴瘙痒一般在夜间发作。

(2)鳞状上皮细胞增生:以奇痒为主要症状,可伴有外阴皮肤发白。

(3)药物过敏或化学品 *** :肥皂、避孕套、苯扎溴铵等可因直接 *** 或过敏而引起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,出现外阴瘙痒症状。

(4)不良卫生习惯: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,皮脂、汗腺、经血、 *** 分泌物、甚至尿、粪浸渍,长期 *** 外阴可引起瘙痒;经期卫生巾.平时穿不透气化纤 *** 均可因湿热郁积而诱发瘙痒。

(5)其他皮肤病变:擦伤、寻常疣、疱疹、湿疹、肿瘤等均可引起外阴刺痒。

2.全身性原因

(1)糖尿病: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 *** ,特别是伴发外阴 *** 念珠菌病时,外阴瘙痒特别严重。不少患者均是先因外阴瘙痒和发红而就医,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。

(2)黄疸,维生素A、维生素B 缺乏。贫血、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外阴痒时,常为全身瘙痒的一部分。

(3)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亦可出现包括外阴在内的全身皮肤瘙痒。

(4)妊娠期和经前期外 *** 充血,偶可导致外阴瘙痒不适。

(5)不明原因外阴瘙痒:部分患者外阴瘙痒十分严重,甚至萌发自杀念头,但找不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原因。目前有学者认为此可能与精神或心理方面因素有关。

9 病理生理

瘙痒的定义为能引起搔抓愿望的一种不适的感觉。瘙痒发生于皮肤的浅层、黏膜、上呼吸道和结合膜。多形性的c 神经纤维末梢是瘙痒的感受器,能被很多种类被称为致痒原的物质 *** ,而产生神经冲动。神经冲动传人同侧的脊髓后根神经节。在那里与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,然后二级神经元跨越至对侧脊髓丘脑前束,到达丘脑后腹神经核,然后经过内囊到达中央后回的体感皮质。小脑皮质能够对瘙痒进行整合和下调。瘙痒也可以起始于中枢。某些中枢系统的疾病如创伤、中风、脑脓肿、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都能诱发瘙痒。瘙痒的发生基本上是由化学介质如组胺、激肽和蛋白酶等的释放而引起,其中蛋白酶的作用尤受重视。这种蛋白酶在表皮、血液、细菌及念珠菌中都有存在,由于创伤或其他原因可在组织中释放活化,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。组胺是引起瘙痒的最常见的瘙痒介质,但并不是所有的瘙痒都与组胺有关,很多疾病引起的瘙痒抗组胺药治疗无效,可见不同的疾病引起瘙痒的机制不同。最近研究发现很多化学分子与瘙痒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。

10 诊断检查

诊断:根据病史,初起病时仅有瘙痒,而无皮疹,即可确诊。在无继发性皮疹发生时,一般诊断不难。一旦出现继发性皮疹,则需根据病史,证明其初发病时仅有瘙痒,而无皮疹,方能确诊为瘙痒病。诊断瘙痒病时,寻找病因相对显得较为重要,应详询病史,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,寻找原发病灶。

实验室检查: *** 分泌物检查、激素水平检测、血常规、血生化检查。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学检查。

11 鉴别诊断

继发性皮损可以与湿疹、神经性皮炎、股癣相混淆,而且本病还需与荨麻疹、湿疹、药疹、虫咬皮炎、虱病、疥疮等鉴别,但是详细询问病史一般不难鉴别。

12 治疗方案

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,应认真寻找原因,予以根除,是防治的关键。注意生活规律和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衣着宜松软,沐浴勿过勤,少用肥皂,少搓擦,避免搔抓和各种 *** 。此外,对于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、局部无病变者,应加强心理治疗。

1.内用药物疗法

(1)抗组胺类药:传统的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(扑尔敏)、苯海拉明、羟嗪(安泰乐)、赛庚啶等均有镇静止痒作用,可用于本病的治疗。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物如阿司咪唑(息斯敏)、氯雷他定,西替利嗪、特非那定、阿扎他定(氮他定)等,对全身性瘙痒也有一定疗效。对病程长、症状重、疗效不佳者,可联合用药,以提高效果。H1受体拮抗剂可与西咪替丁(甲氰咪胍)、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,联合应用,有时能提高疗效。

(2)维生素Bl、维生素C、硫代 *** 钠、谷维素、溴剂、钙剂及镇静催眠剂等药物,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或与抗组胺类药物并用。

(3)性激素治疗:女性老年性瘙痒患者可服己烯雌酚0.5mg,2 次/d,或用黄体酮10mg,肌内注射,1 次/d。对月经期加剧的瘙痒症,可在月经前10 天肌注黄体酮10mg。月经前5 天肌注5mg,如果经期不准,则在月经来潮后第20 天时肌注10mg,第25 天时再肌注5mg。

(4)封闭疗法:0.25%盐酸普鲁卡因10~30ml,或按每天每公斤体重4~6mg计算,加入生理盐水或5%葡萄糖盐水500ml 中。静脉封闭,1 次/d,10 次为1个疗程。应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,应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,个别患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。

2.局部疗法 局部疗法一般结合全身疗法进行,也可单独应用,原则上镇静止痒、润泽皮肤。1%薄荷脑、2%~5%樟脑、1%达克罗宁、5%~l0%苯佐卡因、1%麝香草酚、润滑剂(3%~12%乳酸)、 *** 物(利多卡因、苯佐卡因、普莫卡因)、抗组胺药或叁环类抗抑郁药的霜剂(多塞平霜)、0.025%~0.5%辣椒辣素霜以及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含止痒剂的炉甘石洗剂、含止痒剂的霜剂等进行治疗。也可以局部冷敷。均有一定止痒效果。限局性瘙痒病也可用曲安奈德(确炎松)、 *** 龙(强的松龙)、 *** 等药物作局部封闭。维生素B12,苯海拉明、异丙嗪(非那根)、山莨菪堿(6542)等药物穴位注射。会 *** 瘙痒病可采用穴位封闭疗法,如异丙嗪(非那根)12.5mg 与维生素B12,250μg 作长强穴封闭,每周2~3次,多数有效。对于外 *** 位的外用制剂应选择 *** 性小、清洁的药物,不宜选用酊剂。

3.物理与放射疗法 全身性瘙痒病可行矿泉浴、糠浴、淀粉浴或紫外线照射与药浴并用、皮下输氧。限局性瘙痒病经多种 *** 治疗无效时,可选用高频电疗或局部液氮冷冻喷雾,透皮电神经 *** (TENS),但对外 *** 的瘙痒不适宜采用核素32P、90Sr、镜界线或浅部X 线照射。

4.对于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、局部无病变者,应加强心理治疗。

5.中医药治疗

(1)内用药以养血、祛风、安神为治则,可用当归9g,川芎6g,白芍9g,熟地9g,鸡血藤9g,何首乌6g,防风9g,荆芥9g,五味子9g,酸枣仁9g。柏子仁9g,甘草6g。加水煎服,1 贴/d。 *** 及女阴瘙痒多以湿热下注论治,故选用龙胆泻肝汤或叁妙丸等加减。

(2)中医外用 *** : *** 很多,较常用的方剂为苦参、蛇床子、地肤子、防风、百部、白藓皮各20g,加水2000~3000ml,煎后熏洗。

(3)针刺 *** : *** 瘙痒病可取长强穴。女阴瘙痒病可取叁阴交、关元、肾俞等穴位。

13 并发症

合并感染。

14 预后及预防

预后:有的患者病情较难控制。

预防:注意经期卫生,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切忌搔抓。不要用热水洗烫,忌用肥皂。有感染时用高锰酸钾液坐浴,但严禁局部擦洗。衣着特别是 *** 要宽松透气。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。

15 流行病学

外阴瘙痒病较常见。

16 特别提示

注意经期卫生,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切忌搔抓。不要用热水洗烫,忌用肥皂。有感染时用高锰酸钾液坐浴,但严禁局部擦洗。衣着特别是 *** 要宽松透气。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。

外阴瘙痒症相关药物

杀菌止痒洗剂

,杀虫止痒。适用于改善滴虫性、霉菌性 *** 炎及外阴瘙痒症所致的带下量多,阴痒。【规格】每瓶装250毫...

苦双黄洗剂

能主治】清热,燥湿,止痒。对成年妇女外阴炎,外阴瘙痒症状有改善作用。【规格】每瓶装350毫升【用法...

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

一热身上就痒,怎么办?

你这就是胆碱能性荨疹!

我以前也这样 一热 躯干和头皮就刺痒 一凉快或者一出汗就好了

是由于身体一兴奋 血液里就有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物质分泌 这种物质到了皮肤 皮肤不适应 就会产生过敏 一般都是暂时性的,到一定年龄后就会自行消失,如果你觉得严重觉得很难受 你可以吃一点抗乙酰胆碱的药品

就吃阿托品就好 一块钱一瓶 好了就不要吃了

用了淮树化妆品后皮肤干燥和皮肤黄,为什么?是排毒吗

说明你应该停用了,皮肤并不需要排毒。继续用下去可能会有烂脸的危险。本人亲身经历

瘙痒症有什么金方?

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,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。中医称之为风瘙痒。可发于任何季节、任何年龄,但更好发于老年人,更多见于冬季。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,或瘙痒局限,如 *** 、阴囊、女阴和小腿等,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。瘙痒时发时止,夜间尤甚,影响睡眠,多伴抓痕、血痂或继发感染。常反复发作。

(一)内治方【方一】四物汤【来源】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【组成】当归(酒浸炒)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熟干地黄(酒洒蒸)各等份。

【功效】养血润肤。

【制法】为粗末。

【用法】每服9克,水煎去渣,空腹食前热服。

【方二】养血定风汤【来源】《外科证治全书》【组成】生地黄15克,当归9克,赤芍、天门冬、麦门冬、生僵蚕各6克,鲜首乌15~21克,牡丹皮4.5~6克,川芎1.5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润肤,滋阴生津。

【用法】水煎温服,或为丸服。

【方三】养血润肤饮【来源】《外科证治全书》【组成】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当归、黄芪、天花粉、黄芩各9克,天门冬、麦门冬、桃仁各6克,升麻3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润肤,滋阴生津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四】黄芪化毒汤【来源】《外科大成》【组成】生黄芪15克,连翘6克,防风、当归、何首乌、白蒺藜各3克。

【功效】益气养血解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五】地黄饮子【来源】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【组成】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当归、玄参、牡丹皮、红花、白蒺藜、首乌各9克,僵蚕、生甘草各6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滋阴,熄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六】扶脾坚表汤【来源】《疮疡经验录》【组成】金银花、黄芪、防风、桔梗、苍术、白术、甘草、怀山药、车前子各12克。

【功效】疏风清热利湿。

【用法】水煎,每日1剂。

【方七】除湿饮【来源】《揣摩有得集》【组成】苍术、白术、地骨皮、白鲜皮、白附子、五加皮、僵蚕、秦艽、连翘、白芷、羌活、防风、生甘草各3克,蝉蜕9克。

【功效】燥湿清热,祛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加生姜3片,水煎服每日1剂。

【方八】救割全生汤【来源】《石室秘录》【组成】人参15克,当归45克,荆芥5克。

【功效】益气和血祛风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【方九】荆防生地汤【来源】《不知医必要》【组成】荆芥、防风各30克,赤芍、生地黄、金银花各24克,甘草9克。

【功效】凉血疏风,利湿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】止痒永安汤一【来源】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【组成】麻黄、薄荷、独活、赤芍、桃仁、甘草、当归尾各6克,白芷、蝉蜕、天麻、荆芥穗、僵蚕各9克,藏红花(另冲服)4克。

【功效】祛风活血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一】止痒永安汤二【来源】《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》【组成】麻黄、防风、荆芥、僵蚕、薄荷、苍术、当归尾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甘草。

【功效】疏风活血,调和营卫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二】新消风散【来源】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【组成】全蝎、僵蚕、牛蒡子各9克,薄荷、苦参、荆芥、防风各6克,生地黄15克,蝉衣4克,甘草3克。

【功效】祛风清热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三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【来源】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【组成】麻黄、大枣、生姜、甘草、僵蚕、蝉蜕各6克,连翘、杏仁、钩藤各9克,赤小豆、桑白皮各15克。

【功效】祛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四】苍柏饮【来源】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【组成】苍术、黄柏各6克,蒲公英、茵陈各15克,山栀子9克,苦参片、茯苓皮、地肤子各12克,生甘草3克。

【功效】清热利湿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五】止痒熄风汤【来源】《朱仁康临床经验集》【组成】生地黄30克,牡丹皮、赤芍、丹参、玄参、白鲜皮、刺蒺藜各9克,煅龙牡各10克,生甘草9克。

【功效】凉血滋阴,消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六】养血熄风方【来源】《朱仁康临床经验集》【组成】黄芪15克,当归、白芍、红花、玄参、荆芥、白蒺藜各9克,川芎、甘草各6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滋阴,消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七】首乌七花汤【来源】《名医奇方秘术》【组成】何首乌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钩藤、杭菊各10克,防风、凌霄花、槐花、红花、玫瑰花、白扁豆花、鸡冠花各6克。

【功效】养阴疏表,祛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八】麻桂各半汤【来源】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【组成】桂枝、杏仁各6克,麻黄3克,赤芍9克,生姜3克,大枣6克。

【功效】疏风散寒,调和营卫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十九】二地汤【来源】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【组成】熟地黄、生地黄、赤芍药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玉竹、麦门冬、菟丝子、浮萍、防风、防己、枳壳各10克,当归10~12克,川芎6~9克,生黄芪、何首乌、刺蒺藜、白鲜皮各15~30克。

【功效】滋阴养血润肤,疏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二十】当熟养血汤【来源】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【组成】当归、熟地黄、鸡血藤、酸枣仁、柏子仁、五味子、荆芥、防风各9克,川芎、何首乌、甘草各6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安神,祛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二十一】当黄汤【来源】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【组成】当归12~15克,熟地黄、黄芪、白蒺藜、川芎、荆芥、白芍药各10~12克,何首乌30克,防风、甘草各6克。

【功效】益肾补肝,养血疏风,润肤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备注】湿热重者加黄柏、黄芩、薏苡仁;风盛者加蝉蜕、白鲜皮。

【方二十二】首乌养血汤【来源】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【组成】当归12克,熟地黄、制何首乌、山药各15克,生地黄、黄精、天门冬、麦门冬、防风各10克,蝉蜕、炙甘草各6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祛风,滋阴生津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备注】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;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;瘙痒顽固者加全蝎。

【方二十三】皮肤瘙痒症专效方【来源】《中医专病专效方》【组成】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金银花、白鲜皮、荆芥、生地黄、紫草、赤芍药各9克,蝉蜕6克,甘草5克。

【功效】疏风清热凉血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备注】血热盛者加牡丹皮;病久血虚者加当归、熟地黄。

【方二十四】消风散加减【来源】《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【组成】生地黄、生石膏各15克,苦参、苍术、胡麻仁、牛蒡子、知母各9克,荆芥、防风各12克,蝉蜕、甘草各6克。

【功效】清热凉血,疏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二十五】润肤汤加减【来源】《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【组成】玄参、麦门冬、钩藤、赤芍药、牡丹皮、白鲜皮各10克,当归、蝉蜕各6克,白蒺藜12克。

【功效】养阴润燥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二十六】凉血消风汤加减【来源】《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【组成】生地黄、生石膏、白茅根各30克,玄参、知母、牛蒡子、荆芥、防风各9克,白芍药12克,金银花15克,甘草6克,升麻3克。

【功效】凉血清热,解毒祛风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二十七】龙胆泻肝汤加减【来源】《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》【组成】龙胆草、黄芩、炒山栀子、车前子、六一散、柴胡各9克,甘草、升麻各3克,防风、蝉蜕各6克。

【功效】清肝泄热,利湿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二十八】人参健脾汤【来源】中医杂志,1983:(5)

【组成】党参、黄芪各12克,土炒白术、陈皮、防风各10克,茯苓皮12~15克,荆芥、砂仁(后下)、炒枳壳、玫瑰花、甘草各6克,炒黄连1~5克,广木香9克。

【功效】益气健脾,祛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二十九】润肤汤【来源】湖北中医杂志,1991:(4)

【组成】红枣20枚,绿豆100克,猪脂1匙,冰糖适量。

【功效】益气健脾,祛风止痒。

【制法】水煮至绿豆开花。

【用法】分2次服,日1剂。

【方三十】全蝎止痒汤【来源】安徽临床中医杂志,1998:(5)

【组成】全蝎、皂刺各9克,蛇床子15克,生地黄、熟地黄、防风各30克,当归、丹参、白鲜皮、白蒺藜、首乌各20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滋阴,熄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三十一】养血润肤饮二【来源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,1997:(6)

【组成】党参、黄芪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麦门冬、当归、赤芍、白芍、防风、浮萍各10克,丹参、鸡血藤、苦参、地肤子各15克,夜交藤、刺蒺藜各30克。

【功效】养血润肤,祛风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
【方三十二】天麻丸【来源】《太平圣惠方》【组成】天麻、枳壳(麸炒微黄去瓤)、赤茯苓、牛蒡子(微炒)、麦门冬(去心,焙)、羌活、秦艽各9克,防风、人参、羚羊角屑、犀角屑、黄芩各15克,乌蛇肉(酒浸,炙)、麻黄各30克,苦参3克。

【功效】祛风燥湿,凉血止痒。

【制法】捣筛为末,炼蜜和捣,丸如梧桐子大。

【用法】不计时服,温浆下20丸。

【方三十三】枳壳羌活丸【来源】《圣济总录》【组成】羌活、枳实、人参各45克,防风、枳壳、芍药、白茯苓、白芷各60克,细辛、当归、生甘草各30克,牡丹皮75克,川芎90克。

【功效】益气养血,活血祛风。

【制法】上药捣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大弹子大。

【用法】每日服1丸。

(二)外治方【方一】防风浴汤【来源】《太平圣惠方》【组成】防风、羊桃根、苦参各90克,蒴藋1升,石楠、秦艽、川升麻、茵芋、白蒺藜、蛇床子、白矾、枳壳各30克。

【功效】疏风止痒。

【制法】细锉,以水7斗,煎至5斗,去滓。

【用法】于暖室中洗浴。

【方二】蛇床子汤【来源】《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》【组成】蛇床子18克,艾叶9克,苍术、黄柏、苦参各15克。

【功效】燥湿止痒。

【用法】水煎薰洗局部,日3次。

【方三】止痒浴剂【来源】《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》【组成】枯矾、川椒各120克,朴硝500克,野菊花250克。

【功效】燥湿止痒。

【制法】加水15~20斤,煎煮3沸。

【用法】滤过乘热洗浴,至微出汗为度,日1次。

【方四】粉身方【来源】《太平圣惠方》【组成】川芎、藿香各60克,麻黄根、白芷各90克,藜芦45克,雷丸150克。

【功效】疏风止痒。

【制法】捣罗为散,入英粉150克,相和匀。

【用法】粉身。

【方五】三黄洗剂【来源】《外伤科学》(广州中医学院)

【组成】大黄、黄柏、黄芩、苦参各等份。

【功效】燥湿止痒。

【制法】共为细末,上药10~15克,入蒸馏水100毫升,医用碳酸1毫升。

【用法】用时摇匀,棉签蘸药液搽患处,日4~5次。

【方六】香木水洗剂【来源】《中医皮肤科诊疗学》【组成】木贼草、香附、地肤子各30克,细辛9克。

【功效】燥湿杀虫,止痒。

【制法】研细末加水混匀。

【用法】用毛刷外涂患处。

【方七】蛇床子洗剂【来源】《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》【组成】威灵仙、蛇床子、当归尾、土大黄、苦参各15克,缩砂壳9个、老葱头7个。

【功效】祛风止痒。

【制法】水煎2次,混合倒入浴盆。

【用法】坐浴,每次20分钟,日1次。

一热身上就痒是怎么回事?

和我一样,是荨麻疹,去看医生,但是自己也有个 *** ,吃盐酸左西替利嗪片,晚上吃一粒(白天不能吃,要瞌睡的,不痒了就不要吃),出汗尽量让他出,出的越多越好,只要补充水份,

关于五味子会引起皮肤瘙痒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本文由本地通发布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suzhou.bdtong.com.cn/bk/152496.html